火把節的民俗文化內涵

火把節的民俗文化內涵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2日 13:46

  郭翠瀟: 巴莫老師,你是一位民俗學者,您認為火把節的民俗文化內涵是什麼?
  巴莫曲布嫫:鐘敬文先生有一句話我記憶猶新,大致是說民間節日是多種文化活動的集合體,“是民族文化的一種展覽會。” 涼山每年的火把節都有傳統節俗活動的,節期三天,除了鬥牛、鬥羊、鬥雞、摔跤、賽馬等民間競技活動之外,還有在“朵樂荷”(女子歌舞,男性不能參加)的同時,長老們(男性)就開始進行傳統的選美了,不過最有意思的還是“點火把”、“耍火把”了。通常而論,民俗中的生養婚娶、飲食起居、服飾冠履、歲時節令、年中行事、耕牧稼穡、占卜禁忌、信仰崇拜、遊藝競技、民間工藝等等有形民俗和無形民俗,實際上都體現著每一個民族民間社會所認同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生活旨趣,同時也就折射出豐富、複雜的民俗文化內涵。由於長期的歷時性發展(時間維度上的)和地域性的演變(空間維度上的),火把節所呈現出的民俗文化內涵不可能還是早期那種單一形態,而是複合形態,含括了傳統社會的多種活動事項,包容著宗教、信仰、倫理、歌舞、技藝、民間審美等豐富的內涵。民間廣泛流傳的“火把節傳說”,就為我們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可能性:
  西南各民族的火把節傳說作為當地民俗生活的紀實,作為民俗傳承的口頭敘事,其重要的表現方式,就是以其特有的敘述方式,用形象而生動的故事情節,將內隱的或外在的民俗觀念和民俗事象的發生、衍變具象化。在一定意義上說,西南少數民族民間歲時的劃定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節日傳說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涉及到的深層文化內涵則更為豐富和複雜。西南彝語支民族都沿傳著異常豐富的“火把節傳說”,同時也說明瞭習俗與傳說之間的迴圈促進,這一帶普遍意義的文化現象客觀地、動態地在西南眾多民族中存在著、發展著,為我們考察火把節的民俗文化乃至與節日相關的口頭傳統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內容:
  很早以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體拉叭,兩人都有拔山的力氣。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同阿體拉叭比武,即摔跤,可是阿體拉叭有急事要外出,臨走時,他請母親用一盤鐵餅款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叭既然以鐵餅為飯食,力氣一定很大,便趕緊離開了。阿體拉叭回來後,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剛剛離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進行摔跤比賽,結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了此事,大為震怒,派了大批蝗蟲、螟蟲來吃地上的莊稼。阿體拉叭便在舊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裏去燒蟲。從此,彝族人民便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涼山彝族《火把節的傳說》
  撒梅王與異族抗爭,他的頭被砍掉了,待到星宿出現又長出一個頭來與之奮戰廝殺。最後,由於姦細的出賣,砍掉頭用尖刀草掃過脖子後,撒梅王的頭就再也長不出來了,死不復生。據說尖刀草上的紅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紅的。後來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紀念撒梅王,並尋找他的英靈。
  
──彝族撒梅支系的《撒梅人的火把節》
  善神阿番偷開天門,撒下五穀,使人間的幸福生活超過天上。天神見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來出氣。朵阿惹姿恨大力士霸道,與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壓出一個坑來,後來天雨變成湛藍的長湖(路南淡水湖)。人們為紀念這位人間英雄,于農曆六月二十四進行鬥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動,以示悼念之情。
  
──彝族撒尼支系的《撒尼人的火把節》
  奴隸主那迢迢把很多的窮弟兄關在牢獄中,窮人阿真等在羊角上綁上火把,衝向那迢迢的府第,燒死奴隸主,同時也燒掉了窮人手上的繩索。為紀念這次勝利,人們舉火把遊行,相沿成俗。
  
──彝族阿細支系的《阿細人的火把節》
  羅婺彝家有個漂亮能幹的姑娘,與彝家小夥阿龍早就相愛了。但附近十二個部落的男子都紛紛前來提親,其中有個土官老爺兇狠殘暴地說,如果不答應,就要血洗山寨,讓全寨遭殃。姑娘無奈,答應在六月二十四相親。相親期到,姑娘穿上雪白的衣服、黑色短褂,胸前係一塊花圍裙,燒起一大堆火。十二部的頭人也趕來了。姑娘深深地看了阿龍一眼後,縱身跳入火堆中。阿龍和幾個小夥子想拽住她,可只扯下了她的衣角。四面八方的人們趕來,可她已經以死殉情。為了紀念她,十二個小夥抬起大牛推向對方,以推倒為勝。之後,殺牛飲酒、唱歌跳舞。後來彝家就把六月二十四定為火把節,被阿龍扯下的衣角,成了彝家婦女的圍腰帶,那焚燒姑娘的青煙,化為山寨的晨霧。據說清晨喜鵲鳴叫的時分,彝山的遠處就隱隱綽綽地顯出姑娘的身影,因此人們稱她為喜鵲姑娘。
  
──彝族羅婺支系的《喜鵲姑娘》
  天神子勞阿普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將到人間,要他把人間燒成一片火海。老天將來到人間,看到一個漢子將年紀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牽著走,他感到奇怪,細一問方知背著的孩子是侄子,牽著的孩子是兒子,因哥嫂已死,漢子認為應該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將為這樣的人間美德深受感動,想著人們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於他們,便將天神燒燬人間的消息告訴給那漢子,要他告訴人們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門口點燃火把,以此免去災難。於是千家萬戶都在這天晚上點起了火把,天神以為人們早已在火海中滅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沒有醒來。後來,納西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納西族《火把節的傳說》
  山上住著一個善人和一個惡人,惡人專吃人眼。六月二十四這天,善人用蜂蠟裹在山羊角上,點燃蜂蠟後叫山羊去找惡人,惡人看到火花,以為人們拿火槍來打他,便急忙躲進山洞,並用石塊堵住洞口,結果被洞裏冒出來的水淹死了。從此人們就不再擔心惡人來吃眼睛,可以安安穩穩地搞生產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拉祜族《火把節的傳說》
  此外在白族、彝族的火把節傳說中,還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傳說、柏節夫人的傳說和慈善夫人的傳說,故事情節與女性人物傳說《曼阿喃》和《火燒松明樓》大體一致,是人物傳說與火把節傳說交叉衍變的結果。
  關於“火把節”形成的傳說,不但彝語支各民族都有著不同的傳說,即使在一個民族內部也有著互不雷同的解釋,如彝族各支系的傳說都有相當強烈的地方色彩。上述傳說僅僅是火把節傳說中的幾則代表性作品,從中我們大體上也能看出節日習俗及其傳說在內涵及外延上的種種衍變。在此,我們將這些傳說從大體上歸納為原生性、次生性和衍生性三個層級,從中可以看到火把節習俗和傳說的發展與演變。
  首先,火把節習俗和傳說的形成,與族源相同的彝語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關,其中尤以對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聯繫,即以神聖的火照歲而祈年,以火色佔農事:以火炬之明暗,佔年歲之豐歉。除了各民族口頭流傳的節日傳說之外,漢文文獻均如是說:師荔扉《滇系》雲:“火把節即星回節,六月二十五日,農民持炬照耀田間以祈年,通省皆然。”許印芳《五壙雜俎•星回節考》亦謂:“節之日是夕,在所人戶,同時燃樹,入室遍照幽隱,口中喃喃作逐疫送窮語,而農人持火照田以祈年,樵牧漁業,各照所適,求利益於大光明中。”“倒樹當門臥,男婦撩衣跨火過,群相賀曰:‘災星除矣,穢氣解矣’。”袁嘉谷《石屏縣誌•天文志•歲時門》卷一也說:“六月二十五日,田野松炬燭天,佔歲之豐兇,明則稔,暗則災,幼者各燃松炬相鬥,以勝負卜村之吉兇。”除文獻記載以外,在西南彝語支各民族的火把節活動中仍保持著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災,滅蟲保苗、催苗出穗、祈求豐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間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觀念就是趨吉避兇。涼山彝族的火把節傳說即反映了這種把火作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著火把節習俗及傳說的原生態的民俗基因,屬於早期形態的火把節節俗,其文化內核是火崇拜,與氐羌系統的彝語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傳統一脈相承。
  其次,火把節傳說有很多異文,雖來源各有不同,但都大同小異,其文本結構都按人與神的鬥爭─→人戰勝神─→神進行報復─→人再次戰勝神─→慶賀勝利和奪得豐收的敘述程式來結構故事。這些不同的文本都具有強烈的人本精神,都是以宣告人的勝利、神的失敗而告終的,這與神話中以神為主導的敘事方式是不同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歷史的變遷,人類生存的核心問題的轉移(從自然轉向社會)及階級社會的矛盾衝突的加劇,火把節的傳說與各民族廣闊而複雜的社會生活緊密交織為一體,進而成為表現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的一種口頭敘事途徑,如雲南彝族各支系的傳說都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鬥爭的縮影,既有歌頌撒梅王英勇不屈抵禦外侵的神奇事跡,也有直接描述智勇雙全的奴隸阿真計殺奴隸主、解救兄弟的反抗鬥爭,這類傳說是次生性的火把節習俗傳說,主題是歌頌祖先和英雄。
  再者,就是後來傳統道德觀念對火把節習俗傳說的滲透,反映為女性人物傳說與火把節傳說的相互交叉。不論是早期的喜鵲姑娘,還是後來的阿南、慈善夫人,大都有一種共同的“投火自焚”的命運結局,這類傳說一方面反映了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黑暗現實及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陰謀,另一方面更是“一女不更二夫”的剛烈女性的傳說,意在表節烈之德。從喜鵲姑娘、阿南到慈善夫人,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殉情、殉夫、殉國的忠貞形象,人們將這些善良勇敢的女性人物的命運與火把節傳說緊緊聯繫在一起,表達了特定歷史時期人們“進賢烈而詆淫惡”的感情和願望。這類傳說應屬後起,正如遊國恩先生對“阿南傳說”進行考證後所得出的結論一樣:“火把節因慈善而起者,其在元明之交夫?”“不起于中古,而起于晚近之世。”
  總之,從火把節傳說的形成與演變過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層級的歷史累層,與這個節日在西南各民族民間長期發展是相同步的,火把節的傳說在其久遠的流傳中不斷衍變,甚至影響到了某些地區的節俗,使原生態的、“祭祀性的”火把節也附著上了“紀念性節日”的衍生涵義,如鶴慶的傳說把六月十九婦女用鳳仙花染紅指甲也歸到慈善夫人身上,說是對慈善刨夫屍把指甲都刨出血了或燙紅了的一種紀念。這或許也是傳說引發出新習俗的一個案例,值得探討。
(編輯:郭翠瀟來源:CCTV.com)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