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清境一夏

【南投報導】清境一夏 地方特色活動的形成

清境一夏 地方特色活動的形成

  南投縣素以觀光立縣,而在近幾年的觀光產業,更是呈現突飛猛進的成長。從九二一地震前的每年350萬人次,到去年(2004年)為止,已經突破年遊客量一千萬人次,達到三倍的成長。這個數字的背後,不但象徵著休閒產業的迅速發展,更代表著老百姓所得與生活水平的提昇。而這一切,無疑是縣府、九二一重建會、文建會及各相關單位和地方產業的共同努力下,所創造出來的傲人成績。

2002清境一夏   南投縣十三鄉鎮市中,依據縣府交通旅遊局的規劃,大致分為六大旅遊線。包含中潭(草屯、國姓、埔里、魚池)、八卦山貓羅溪(草屯、南投、名間、中寮)、溪頭杉林溪(竹山、鹿谷)、觀光鐵道(名間、集集、水里)、清境廬山(埔里、仁愛)和玉山東埔旅遊線(水里、信義)。每一條旅遊線可以說各具特色,也分別在南投縣的觀光發展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其中,「清境廬山」可以說是成長最快的旅遊線之一。從九二一地震前約七十萬人次,到目前已經接近二百萬人次的年遊客量,穩佔南投縣旅遊市場的五分之一強。尤其在九二一地震後,「清境廬山旅遊線」的穩定直線成長,也恰巧是整個南投縣觀光產業發展的縮影。

   南投縣位於台灣中心,是全台灣唯一沒有濱海的縣。中央山脈貫穿其間,成為南投縣最珍貴的山林資源。然而在另一方面,在大自然美麗面紗的背後,卻也同時隱藏著不可預期的無情與災害。

  1999年9月21日,相信是所有台灣人永遠難以忘懷的一天。凌晨1點47分,一場突如其來的天搖地動,震醒了多少沉睡中的人,帶走了多少無辜的生命,拆散了多少家庭,毀壞了多少道路、建築和房舍。截至今日,許多人回憶起那一刻,一定都還是心有餘悸。 九二一地震後,來自國內外各界的搶救與物資支援,以及後續「九二一 重建會」及各相關單位積極投入歷經數年的重建工作,如今不但地震的陰霾漸逝,許多地區在完善的規劃後,反而呈現出更為瑰麗的風貌。加上種種大型宣傳和促銷活動的推展下,造就了南投縣觀光產業發展的新契機。

清境一夏 帶動產業復甦

   「清境一夏」是南投縣各地方所辦理特色活動中,極具代表性的活動之一。2001年,清境地區積極推動災後重建不到一年的時間,第一屆「清境一夏」活動,就一炮而紅地吸引媒體和各界的目光。同年,清境地區遊客量即回復到地震前的35萬人次,創下災後產業復甦的奇蹟。2002清境一夏2002年的第二屆「清境一夏」,儘管花費不到第一年一半的預算,卻成功地延續其效益,吸引大量觀光人潮,創下2002年超過百萬旅遊人次的空前高峰。
  當然區域產業的長遠發展決不只是單靠短暫的促銷活動所能達成。「清境一夏」無疑是清境地區推動產業振興最顯著而具代表性的活動,然而在她成功的身影背後, 其實是縣府、九二一重建會、文建會和許多相關單位的支持,以及在地居民、業者長期對地方事務的投入與推動下,所創造出來的成果。

清境一夏的前身

  1999年6月,九二一地震尚未發生的前夕,縣政府在清境小瑞士花園辦理「雲之南擺夷文化節」,可謂清境一夏的前身。當時文化中心主任陳正昇早期接觸清境擺夷社區的淵源,傾力遊走促成活動的誕生。更由於縣府相關單位包含環保局、民政局、教育局、農業局、觀光局等相繼給予相當大的協助,加上許多居民的熱情參與下,雖然只有二個多月的籌備,這場包含了文物展、擺夷舞蹈、水煙斗展示和園遊會的繽紛盛會,也在歡笑中圓滿落幕,並且奠定了日後「清境一夏」活動的基礎。

清境觀光促進會的誕生

  九二一地震阻斷了清境地區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唯一的聯外道路(省道台14線)中斷長達數月之久,又面臨供水系統完全毀壞的困境。沒有水,老百姓連基本的生活起居都成了問題,更不要談主要賴以為生農業灌溉,以及逐漸轉型的觀光產業了。
  於是,一切只能從零開始。
  2000年,九二一地震後的隔年,當所有災區正逐步脫離地震的陰霾,清境地區卻面臨另一個更嚴苛的考驗。
  8月22日,〝怪颱〞「碧利斯」橫掃清境。當地農作物在一夕之間全數毀損,二十多家民宿遭到全毀或重創,居民失業率高達六成;而遊客,當然也望之卻步了。
   對許多人來講,九二一之後僅存的一絲希望完全破滅。只好紛紛出走,告別這一個〝曾經〞美麗的霧上桃源,尋找其他的出路。

   選擇留下來的人,體認到想要繼續生存,就必須讓整個區域的產業復甦起來;從觀光的角度來看,就是要讓遊客願意來到清境。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集結當地所有單位、業者與居民的力量。大家清楚地知道,整體區域的發展,是無法單靠少數特定的人單打獨鬥所能促成的。也因此,整合當地產業的「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
」於焉形成。
  2001年2月,「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在縣府及重建會的協助下正式成立。同時參與「中台灣觀光產業聯盟」(正式名稱為「南投縣觀光產業聯盟協會」),期盼在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下,再創產業的契機。

無可取代的特色活動

   促進會成立後,積極結合「退輔會清境農場」陸續籌辦「淨山」、「清境擺夷族群基本調查」、「清境一夏」、「牛戀清境」等活動。其中,「清境一夏」是最主要的宣傳活動。
  2001年第一屆「清境一夏」,分為「高山藝文趕集系列」和「雲之南擺夷文化祭」兩大主軸。由東海大學伊志宗老師、高苑技術學院張惠蘭老師協助規劃,除了本地居民和雕刻大師朱銘的熱情參與外,同時邀請了二十多位國內外藝術家、六個表演劇團和街頭藝術家、大葉大學造型藝術系同學、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同學共襄盛舉。 為期近二個月的活動中,包含【自然與人文的對話─藝術聯展】、【街頭表演藝術】、【親子戲劇遊】和【擺夷文化祭火把節】等豐富的活動內容。
   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創會理事長施武忠和「清境一夏」活動主推羅介鴻理事表示,清境地區最寶貴的資源,就是足以媲美歐美的原野自然景觀,以及獨有的異域孤軍和擺夷文化。也因此,結合自然的藝術展演活動,以及雲南擺夷文化祭,成為清境地區無可取代的特色活動。

高山金馬影展再創高峰

2002清境一夏  2002年「清境一夏」,由於經費相對有限,促進會決定由社區居民和業者自行規劃辦理。經過多次會議的熱烈討論後,決議保留「雲之南擺夷文化祭」作為文化活動的主軸,強調自然與藝術的部分則改為「清境高山金馬影展」。而開幕活動則彷如嘉年華會般,邀請台中市兒童吉他交響樂團現場演奏,各民宿餐飲業者祭出佳餚免費供應所有貴賓和遊客,社區家政班、清境國小、阿里山王子以及原住民的歌舞表演,在商業周刊總編輯王文靜的串場主持下,熱鬧地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消暑活動。
中國時報記者謝禮仲,為「2002清境一夏」作了這樣的註解:

16部劇力萬鈞的金馬影展傑出電影
3場歡騰喜慶的雲之南火把節
3000公尺的群峰佈景
2000公尺的翠綠草原
難以計數的星斗天幕
源源不絕的合歡山天然冷氣
沉浸
清境獨享的 一夏清靜

社區營造創造區域共榮

 2002年,是清境地區產業發展的高峰。
   除了由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主辦的「清境一夏」和清境農場主辦的「牛戀清境」活動更趨成熟外,台大梅峰農場的「梅峰桃花緣」活動也成功推出。此外,由文建會中部辦公室補助的「雲之南少數民族文化重建計劃」,協助成立「清境社區發展協會」,並且展開社區標誌甄選、基礎文史調查、博望新村社區入口壁畫、空間改善規劃、社造研習、社區觀摩、社區學苑、發行社區報、出版文化導覽手冊等十多項社區工作,也都展現初步的成果。
  在各種主客觀條件的促成下,2002年,清境地區創下年遊客量百萬人次的空前佳績。

產業發展的新課題

  2004年以後的清境,由於外來資金大量湧進,民宿數量暴增。其中不乏抱持投機心態者,他們缺乏社區意識,只顧自私地分食旅遊市場的大餅,卻渾然不在意這塊迅速膨脹的大餅正在消退中。「清境一夏」活動在失去重建會補助後能否繼續辦理?往後的「清境一夏」,又是否能承襲以往社造的精神,不致扭曲變質?實為當下所有清境居民與業者必須深思的課題。
  不管如何,「清境一夏」與「清境社區營造」的成與敗,都足以成為我們參考的借鏡。而故事,仍將繼續發展下去…

本文原載於《南投報導》第33期‧2005年06月

撰稿/葉瑞其 
 

Scroll to Top